古代女子什么時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的習俗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意思就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男有室女有家”。那么古代女子什么時候出嫁呢?古代女子出嫁的習俗有哪些?本文就為來為大家介紹一二。 古代女子什么時候出嫁 很多人認為古代女子十二三歲就出嫁了,甚至七八歲就有出嫁的,這個觀念是從哪里來的?可能是影視作品里皇室的婚嫁,特別是清朝的皇室,早婚現象很普遍。皇室有時為了鞏固或延續政權而早婚,清代皇室滿人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可能早婚早育是游牧民族的習俗之一。而中國古代女子正常的婚齡一般是在十五歲左右。 【小編推薦】???? 古代女子在結婚年齡???? 古代女子出嫁詩句 ? 例舉幾個古代文獻記載印證一下: 1、《孔子家語·本命》:“女年十五許,有適人之道”。適人,就是“出嫁”的意思。 2、《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古代女子滿十五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十五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3、《漢書·惠帝紀》中就明文記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罰她繳納五倍的賦稅。 4、《后漢書·班昭傳》中就記載:班昭“年十有四,執箕帚于曹氏”。 5、宋代曾有“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并聽婚嫁”的規定。 #p#副標題#e#? 古代女子出嫁的習俗 不少姑娘有中式婚禮情節,我們來盤點一下古代女子出嫁時必須做的事情。 開臉:開臉之前是黃毛丫頭,開臉之后就意味著做姑娘的時代結束了。 高挽發髻:未婚女子,在成年之前兩鬢頭發和后腦的頭發都梳成小辮垂下來,只有頭頂的頭發扎發髻。婚后頭發全部盤到頭頂上去,腦后梳發髻。 鳳冠霞帔:舊時富家女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 紅蓋頭:古時候婚禮,新娘頭上都會蒙著一塊別致的大紅綢緞,被稱為紅蓋頭,這塊蓋頭要由新郎進洞房時揭開。 坐花轎:古代女子出嫁都要坐花轎,轎頂上插上喜鵲、鳳凰、八仙之物,迎風招展。 過火盆:新娘進入大廳后,要過火盆,寓意著婚后的日子紅火興旺。 跨馬鞍:即新娘迎娶至夫家,于入門之時,須在觀鞍上象征式的乘坐,“鞍”“安”同聲,取平安長久之意。 ?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古代女子出嫁年齡以及古代女子出嫁習俗的相關知識。

圖片來源:鹽城婚禮-幸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