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國家級攝影創作基地”掛牌武漢園博園
昨天,在武漢園博園舉行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國家級攝影創作基地”的揭牌儀式。

圖片來源:駐馬店上蔡縣艾菲爾婚紗攝影
在江城武漢,一群央媒攝影專家匯聚一堂,他們的鏡頭聚焦于武漢園博園的美景,挖掘出園區建設背后的生態回歸故事。這個攝影創作基地的授牌儀式是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執委會辦公室和武漢晚報共同舉辦的。這個國家級攝影創作基地是在歷屆園博會上設立的唯一一家。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的會長徐祖根表示,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其環保和綠色的發展理念十分創新。武漢市在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場上推動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給人們帶來了一則罕見的新聞佳話。這個故事充滿了生態回歸的意義。我們在武漢建立了一個攝影創作基地,旨在為來自中央和省市主流媒體、網絡媒體的新聞攝影記者提供一個專業的平臺,從而能夠拍攝武漢園博園和進行攝影創作。當時,大師們將以攝影的方式記錄園博園背后的故事。園博園在初夏變得宜人起來,草長又鳥飛,五顏六色的花朵像錦緞一樣,為江城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這片土地面積共有213公頃,位于漢口歷史悠久的張公堤綠道公園核心區域,被翠綠的山水環繞。這個地方采用了中國園林的設計手法,創造出了“荊山”和“楚水”這兩個具有地標意義的生態景區。這些景區展示了江漢平原水系的特點,連接了湖泊和小河。同時,它們還融合了園林景觀和當地的荊楚文化,呈現出了武漢獨特的山水風景。這座城市的“綠肺”每年可以吸收6.35萬噸的煙塵,并且產生5.45萬噸的氧氣,大大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環境,也使得周邊10萬居民受益。2024年12月,在巴黎舉行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武漢市因為成功完成垃圾填埋場的生態修復工作,并建設了園博園,為全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中國的智慧。武漢市的成就被認可,并且被授予了“C40城市氣候領袖群第三屆城市獎”。

圖片來源:南寧索菲雅婚紗攝影